联系电话 400-3769284
  • 栏目幻灯二
  • 栏目幻灯一
  • 最新公告:
    诚信为本,半岛综合体育官网登录入口,诚信永远不变...
    热门分类: 第一系列 | 第二系列 | ......>>更多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半岛综合体育官网登录入口三尺讲台②|荣誉等身的“布袋院士”为何笃信“课比天大”添加时间:2023-09-18

      随着时代发展,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于是我们能看到“教资”冲上热搜、名校“学霸”涌入中小学;也能看到有人在教学一线默默耕耘,播种希望、收获成长。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澎湃新闻推出“三尺讲台”系列报道。本篇关注连续给本科生上了20年基础课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赵东元。

      2023年5月26日,获颁“科技功臣奖”后,赵东元在媒体发布会一介绍完自己的研究,就一路小跑提前离开了。他要赶着去给本科生上化学课,“迟到5分钟就是教学事故了。”

      上课“不能迟到”,是赵东元给自己定的规矩,也无意中让他“出了圈”。2021年,赵东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后,他手提装着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的布袋给本科生上课的照片被传为佳话,“布袋院士”由此得名。

      “作为一个教授,就应该承担这样的责任——培养一代有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创造精神的新人。”赵东元说。他一直秉承着给学生“活的知识”的理念,创造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内心去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地被灌输知识。

      1998年,35岁的赵东元结束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博士后工作,放弃了优渥的条件从海外归来,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摆在他面前的,是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三万元的启动经费,一千元的每月工资,以及一间空荡荡的实验室。

      “这有什么好抱怨的,这是我的祖国啊。”抱着这样的想法,赵东元带领学生白手起家,自己搭建实验室,几乎每周的工作时间都超过八十个小时,每天连续十几个小时泡在实验室里。

      当年,他带领五名本科生,开始了对功能介孔材料创制和合成的研究。“介孔材料是一种多孔材料,孔径在2-50纳米。而功能化介孔材料,就是将介孔材料改性而使其具有不同的功能。”赵东元介绍。

      他的学生、复旦大学化学系博士生田泳,至今在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他用“堆乐高”形容介孔研究:“介孔就是在头发丝十万分之一的尺度上打出有序的孔,再把这些材料用起来。这些微小的纳米级别的胶束,我们能不能像乐高积木一样把它模块化?模块化后再进行组装,就能制作多功能的介孔材料。”

      实验进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田泳有一次带着问题去请教赵东元,赵东元说:“这个问题在2009年时,你的师姐也遇到过,你去问问她是怎么解决的。”当时,师姐的实验与问题并没有记录在案,赵东元却熟记于心。这让田泳很受触动,也更为用心地投身于研究。

      2005年,赵东元在《德国应用化学》发表文章,在有机-无机自组装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有机-有机自组装的新思想。自此,他带领团队发明了 20 余种以复旦大学命名的介孔材料(FDU 系列);创制了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首次将介孔材料从无机组成扩展到有机体系;提出了“酸碱对”“界面组装”等新理论,合成了一系列热稳定的、大孔径的、高度有序的新型功能介孔材料。

      “作为科学家,我认为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和文化。尤其是基础科研人员,应该在更多的研究领域用中国人的名字命名,来弘扬中国人的自信。”2023年5月,2022年度上海科技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科技功臣奖的赵东元这样说。

      “化学是离工业最近的一门基础学科,很多研究成果都能实现转化。”本着这样的信念,赵东元坚持用科研服务国家,成功地将原创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到中石化齐鲁石化工业应用中,新技术每年可增产150万吨航煤和柴油。他发明的高热稳定性介孔碳材料也在北京奥运村LED路灯、上海世博会电动汽车等项目中实现了示范性应用。

      44岁当选中科院院士,57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59岁获评上海市科技功臣。即使荣誉等身,赵东元还是坚持连续20年向自然科学大类本科生讲授《普通化学》。

      2021年,赵东元领回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照片在许多人的朋友圈刷屏。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1月3日,赵东元在人民大会堂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时隔18年后,上海科学家再获殊荣。第二天一大早,他拎着布袋出现在课堂上,布袋里装的正是他的获奖证书。

      2023年5月26日,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上,赵东元获得“科技功臣奖”。媒体发布会上,他一介绍完自己的研究,就一路小跑提前离开了。原来,他要赶着去给本科生上化学课。

      20年来,一周两次课,赵东元几乎从未间断。他给自己定了规矩,上课“不能迟到”,“学生们都等着呢,迟到5分钟就是教学事故了。”作为一位有数十年教学经验的教授,他办公室的大门总是向学生敞开。

      “作为一个教授,就应该承担这样的责任——培养一代有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创造精神的新人。”赵东元说。他一直秉承着给学生“活的知识”的理念,创造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内心去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地被灌输知识。

      “赵老师上课的互动性非常强,他经常讲课时,讲完上一个章节,但先不翻书本的下一页。而是抛出一个问题,让同学想一想,接下来要思考什么?”田泳道。正是这样兼具互动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式,让赵东元的课与讲座广受好评。

      对待研究生和博士生,赵东元一直坚持“从思维上培养学生”。他认为学习科研就像“练武术”一样,参与一堂课程只是“学一套拳”,要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科研的思维方法,就像学一套武术,学的是“意”而非“形”。“提出问题,不断地想要创新,做与众不同的东西”,是他反复对学生们强调的话。

      “赵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十六个字——创造知识,传授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田泳回忆道。在赵东元看来,“创造知识,传授知识”是他作为老师的职责;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要求学生以创新的方法解决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突破。半岛综合体育官网登录入口半岛综合体育官网登录入口半岛综合体育官网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