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400-3769284
  • 栏目幻灯二
  • 栏目幻灯一
  • 最新公告:
    诚信为本,半岛综合体育官网登录入口,诚信永远不变...
    热门分类: 第一系列 | 第二系列 | ......>>更多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半岛综合体育官网登录入口天宜上佳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添加时间:2023-06-21

      公司成立至今,一直坚持“科技兴邦,实业报国”创业初心,围绕新材料创新及产业化应用,聚焦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国防装备等领域,着力打造绿能新材料创新产业300832)化应用平台型公司,目前是国家及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711.78万元,同比增长47.05%;公司实现净利润18,968.20万元,同比增长5.3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916.27万元,同比增长2.4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751.76万元,同比下降17.64%。

      轨道交通业务板块由天宜上佳母公司、天宜科贸、天津天宜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报告期内,尽管受高铁开行量及出行旅客人数明显下滑影响,公司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销售收入下降,公司仍持续强化在该领域技术与产品先发优势,保持产品市场份额处于行业头部位置。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拓宽产品认证范围,获得CRH6A/6A-A以及CRH6F型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试用证书;获得了国铁集团同意装车考核CRH3A型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审批,实现配套粉末冶金闸片在CRH3A-A型新车上线运用考核,并实现在贵阳市域环形铁路使用;完成市域B城际车用粉末冶金闸片开发;实现了时速400公里复兴号闸片进一步优化,并通过国铁集团组织的检测车运用测试;进一步研发优化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车闸片,目前已实现认证机构抽样开展认证检测。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天津厂区轨道交通合成闸瓦/闸片产线建设,初步实现合成闸瓦/闸片小批量生产规模。

      报告期内,公司在国铁集团组织的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联合采购中获得较大份额,并与各铁路局下属企业签订年度供货合同,维护并保持了行业领先优势及市场龙头地位。在检修业务上,公司完成了成都局三个产品检修资质评审工作,实现公司与西南物资在复兴号车型上闸片检修业务合作;完成了南昌局装车考核和检修资质评审工作,为后续市场合作打下基础。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10张CRCC核发的《铁路产品认证证书》及7张《铁路产品试用证书》,产品覆盖国内时速160-350公里动车组33个车型及交流传动机车车型。

      报告期内,该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2,565.26万元,占营业收入总额比例为22.86%,毛利率为58.07%。

      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由天力新陶、天启光峰、新熠阳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报告期内,行业竞争加剧,光伏碳碳热场产品价格变动幅度较大,在此行业大环境下,公司审时度势、踔厉前行在产能落地、技术工艺及装备升级、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报告期内,在碳碳制品方面,公司稳步落地2,000吨碳碳复合材料产能,推动了沉积装备大型化、高温设备连续化、关键工序智能化、工序连接自动化落地实施;在预制体方面,公司完成预制体智能针刺生产线建设,特别是在针刺环节,将过往传统单点针刺升级为多点多工位智能针刺,突破行业自动化程度低、生产周期长的难点与痛点。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在下游光伏硅片制造商客户拓展情况顺利,已向包括高景太阳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002459)、美科太阳能、永祥光伏、宇泽半导体、阿特斯等14家光伏硅片制造商正式供货,另有3家光伏硅片制造商正在产品试用中。

      公司持续发挥在技术、工艺及装备等方面颠覆式创新精神,注重产业化顶层设计,后发优势突显,全面提升产线效率、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优势、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

      此外,公司于2022年11月完成对光伏石英坩埚生产企业晶熠阳(现已更名为新熠阳)的收购,进一步丰富在拉晶环节辅材产品品类。石英坩埚业务与碳碳热场业务高度协同,未来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综合的辅材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公司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在管理团队、管理制度等各方面积极规划部署和整合,帮助新熠阳建立有效风险控制及监督机制,发挥天宜上佳在技术、工艺及装备领域创新理念及实践经验优势,快速推动新熠阳产线升级及后续产能落地。

      报告期内,该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8,528.43万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为59.29%,毛利率为51.87%。

      汽车业务板块由天启智和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趋势明显,国内外多家车企加速布局碳陶制动盘。公司与多家车企开展合作,根据客户技术输入提供解决方案,全力推动碳陶制动产品产业化应用。报告期内,公司已与15家汽车主机厂商及供应链客户建立碳陶制动盘项目合作关系,获得某头部新能源车企重点车型碳陶盘量产项目定点,并取得两家车企合格供应商资格以及一家车企试制供应商资格;公司已与两家汽车主机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其品牌及平台,开展商用车、特种车辆高性能碳陶制动材料核心部件研制开发工作,共同推进碳陶制动盘在商用汽车领域的应用。

      公司成功开发近净成形全新结构预制体,解决了制动盘制动表面纤维和氧化烧蚀等致命缺陷,并启动无人智能针刺生产线搭建,在碳陶制动盘领域产品验证以及市场导入进展顺利。

      国防装备业务板块由天仁道和、瑞合科技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天仁道和主要从事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及碳基复合材料相关研发、生产和销售;瑞合科技主要从事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制造业务。

      报告期内,天仁道和完成某驱散系统支架批量交付;完成某型号火箭末级结构一体化支架产品定型与小批量交付;完成某型号无人机尾翼产品飞行试验验证,目前该产品已进入定型阶段;

      公司弹类复合材料舱体产品参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某院多个型号研制任务,并已按客户要求成功交付多套样品,目前正处于试验验证阶段。

      报告期内,瑞合科技积极拓宽客户,成为中电科下属三大研究所合格供应商,并在成都市郫都区成立电科事业部,主要从事微波、通信类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等业务,并完成两条高精密微波电子数控生产线的建设并全面达产。同时,与航天科工某科研院所、航空某空导院达成合作意向,在电子设备精密结构件、制导装备精密结构件方面已储备新项目。瑞合科技面向航空航天、兵器装备等领域开展精密金属结构件加工制造业务,完成两个厂区升级改造和新建产线投产,其中,在四川新都产业园升级建成8条产线,并在成都温江厂区完成3条产线升级改造。报告期内,瑞合科技已积极参与某主机厂多个型号新型战斗机、运输机及无人机预研等项目。

      报告期内,该业务板块供实现营业收入15,670.80万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为15.88%,毛利率为40.07%。

      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研发理念,不断研究新材料行业需求及应用趋势,通过建立健全研发体系和研发管理制度,持续加大技术研究和开发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公司创新能力。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核心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新产品开发,研发资金投入达9,423.2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9.55%。公司吸收及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研发人员扩充至196人,较2021年末增长55.56%。

      知识产权及核心竞争力方面,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288项,其中包括53项发明专利、210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以及15项PCT专利,并拥有软件著作权22项。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北京经信局2021年度第二批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以及国家工信部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证书,是公司研发创新能力、专业化程度、经营管理等专项层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的重要证明,彰显了公司核心竞争力及综合研发实力。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上市公司平台的优势,引进了一批国内外高学历人才,其中包括技术类、法学类、金融类等多领域人才。公司通过清晰的战略发展规划、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及股权激励等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同时为核心高管、技术人才申请“人才引进”“留学生引进”等落户名额,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此外,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团队的积极性,报告期内,公司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的股份登记手续已完成,共向58名股权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119.25万股。

      报告期内,公司稳中求进,积极参加相关行业会议并抓住机会与业界沟通交流,传递公司产品价值及品牌价值。公司受邀参加“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碳陶制动盘及配套衬片等产品在展会重磅亮相;参加“ChinaBrake2022中国制动年会”,展示汽车制动产品并发表主题演讲。

      公司凭借在新材料领域的多年积累、技术团队雄厚的研发实力以及优质的产品服务,在高端制造领域及资本市场备受关注,公司品牌认可度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证书;获得“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证书;荣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专家论坛“2022年度最具品牌价值奖”;荣获2022第十二届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之“高端制造产业最具成长上市公司”奖项。天宜上佳子公司天仁道和荣获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称号。与其同时,公司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责任,荣登《北京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百强》榜单,当选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第三届理事单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制动系统分会理事单位。

      公司致力于发展成为绿能新材料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的平台型公司,主营业务已由高铁粉末冶金闸片业务,拓展至光伏新能源、汽车及国防军工等领域。在着力推动大交通和新能源领域碳陶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过程中,目前已形成四大业务板块。

      该板块以天宜上佳母公司、天宜科贸、天津天宜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供应商,主要从事轨道交通领域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及机车、城轨车辆用合成闸片/闸瓦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粉末冶金闸片是公司的拳头产品,主要应用于时速160-350公里高铁动车组;合成闸片/闸瓦则主要应用于时速在120公里以下铁路机车、城市轨道车辆(含地铁)以及时速200-250公里的动车组。该板块主要客户为铁路总公司下属地方铁路局及其附属企业、铁路总公司下属制动系统集成商以及中国中车601766)下属车辆制造企业。

      光伏新能源业务以天力新陶、天启光峰、新熠阳为主体,主要从事光伏热场、高端装备用碳碳复合材料制品及石英坩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天力新陶下游客户为光伏晶硅制造企业及高端装备设备企业,主要产品为碳碳板材、坩埚、导流筒、保温筒等;天启光峰主要产品为碳基复合材料预制体,可满足内部需求并实现对外销售;新熠阳主营从事光伏石英坩埚生产,拥有从事石英坩埚研制、生产十余年的专业技术团队,通过不断地自主创新及大量生产实践,形成了独特且稳定的制造工艺。

      该板块以天启智和为主体,主要从事高性能碳陶制动盘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客户为新能源车、商用车及特种车辆的主机厂及系统供应商,主要产品为新能源车、高端乘用车、商用车及特种车辆碳陶制动盘。

      该板块以天仁道和、瑞合科技为主体。天仁道和主要从事航空航天、海洋船舶、国防装备等领域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研发与生产,下游客户为中国航天科技000901)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下属单位及航空航天领域民营企业。天仁道和作为国内该领域新进入的具有独立研发与设计能力的优质复合材料制品供应商,在商业火箭、卫星、无人机等轻质结构研发设计,复合材料研发及结构件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所生产产品主要包括驱散系统支架、无人机尾翼、无人飞行器结构件、火箭末级结构一体化支架与卫星支架、复合材料弹箭舱体、船用复合材料轻壳体部件等。

      瑞合科技为中航工业下属多家主机厂、航空装备主修厂、民用客机分承制厂、科研院所及中电科旗下科研院所供应商,主要从事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件、工艺装备及微波电子类精密金属件等高精密度飞机零部件的生产与制造,其主要产品包括机身框类、大梁、翼梁、翼肋、桁条等主要结构部件。

      公司根据战略发展规划,结合行业技术发展动态以及自身客户群体的需要,制定研发计划并向技术部门下达研发任务,每项新产品、新技术需经过严格的分析讨论、评审立项,并进入产品和过程的设计、开发、确认、批量试制。

      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由采购部负责供应商管理、供应商选择、价格谈判和合同签订等事宜。公司采购部门按照公司采购内控流程的要求,与合格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对采购合同中所签订的货物进行监控、跟踪,保证货物在供货周期内到厂。货物到厂后,由质检部检验,并开具合格单,采购部收到检验合格单后方可对物料进行入库。

      公司目前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计划管理模式,即生产部门结合客户需求、销售订单、客户来料、工艺规程以及历史销售等情况安排加工、生产。公司质量部门对生产全流程监督跟踪与检查,并进行信息管理,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另外,粉末冶金闸片及合成闸片/闸瓦产品按照产品生产周期准备一定数量安全库存,以保证及时供货。

      公司主要通过参与客户的招投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或询价、商务谈判、科研项目承做、客户甄选合格供应商等方式获取订单,销售主要通过直销模式实现。公司根据客户的订单或合同要求完成加工生产完成后进行出厂检验,并按客户要求安排发货,产品在交付客户且在验收后依据合同清单与客户进行结算,并开具销售发票。

      该板块主营产品主要应用于高速列车、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轨道交通车辆。

      铁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2年,我国铁路旅客运输量大幅下滑,根据国家铁路局数据统计,2022年全国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16.73亿人,较上年同期下降35.9%,较2019年36.60亿人下降了54.29%;铁路投资方面,我国铁路建设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了投资建设力度,全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109亿元,同比仅下降5.1%。投建新线%;其中高铁投产新线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根据国铁集团计划,2023年将再投产新线公里,中国高铁发展的势头依然可期。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25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5万公里,未来我国铁路行业发展市场仍然广阔。随着国内人员出行及高铁列车开行量回升,有望带动公司粉末冶金制动闸片业务逐步恢复。

      城市轨道交通多指城市内部或城市之间新建的各种中短距离客运铁路系统,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经历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体系。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长。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5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公里,占比77.85%。2022年全国共新增南平、金华、南通、台州、黄石5个城市开始运营城轨交通,另有北京、天津、重庆、广州等20个城市有城轨交通新线、新段或既有线路延长项目开通运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望稳步发展。

      我国高铁列车自开通以来,动车组闸片曾长期依赖进口,由于2012年以前处于技术保护期我国动车组闸片市场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以天宜上佳为代表的国内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依靠长期的自主研发,成功研制出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产品,并成功实现进口替代,有力推动了我国动车组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大力研发生产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鼓励科技创新和国产替代,新车型新应用新市场主要由天宜上佳等国内企业产品所占领。

      动车组闸片是轨道交通车辆的核心关键零部件,其状态直接关系到制动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动车组的安全运营,因此,拟进入该行业的企业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审核、验证,供应商生产的动车维闸片需要取得CRCC核发的《铁路产品认证书》后,方有资格向整车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和各铁路局供货。认证通过后,供应商获证后,在证书有效期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并根据产品特性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准入条件较为严格。此外,为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下游整车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和各铁路局对零部件的可靠性、一致性都有严格要求,需要供应商有很高的工艺水平、质量检测水平和售后服务水平,同时下游客户更加愿意与伴随中国高铁一起发展、并经过多年产品安全运行的供应商合作。因而本行业形成了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市场竞争相对有序。

      目前动车组闸片行业主要使用粉末冶金闸片生产技术,而轨道交通闸瓦、闸片行业主要使用合成闸瓦、闸片生产技术,技术目前均比较成熟,相关闸片运行性能较好,安全性高,预计该技术在短期内不存在更新换代的可能,相关动车组闸片产品的更新或升级主要基于铁总推出新的动车组车型以及新的运用要求,如铁总牵头研发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时速2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以及时速160公里“复兴号”动力集中动车组等。

      光伏领域方面,“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未来八大经济任务之一,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乃大势所趋,同时我国也已将光伏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政策指导和技术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全国光伏产业进入快车道,凭借晶硅技术及成本控制优势,我国光伏产业各环节的产能、产量在全球范围内占比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全球光伏产业重心也进一步向我国转移。光伏发电在全面迈入平价时代之后有望永久性的改变未来中国的能源格局。如今光伏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可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领先优势的产业之一。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为3.93亿千瓦。根据国家能源局设立的目标,2023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4.9亿千瓦。根据CPIA,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240GW,预计2025年新增装机量达600GW。

      其中,光伏行业的晶硅制造热场系统可采用碳碳复合材料或传统石墨材料,主要用于光伏行业的单晶硅长晶、拉制过程,是制备单晶硅的关键设备。碳碳复合材料使用寿命更长,更适用于生产大尺寸硅片的大直径热场系统(大型石墨材料成型困难),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在坩埚、导流筒、保温筒部件等关键热场系统部件上对石墨材料的替代。随着光伏行业的需求逐步释放,碳碳复合材料产品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同样受益于全半岛综合体育官网登录入口球光伏装机较快增长,对硅片需求量逐年攀升,进而带动石英坩埚需求量高速增长。在2023年,高纯石英砂供需紧平衡状态预计将得到保持,与此同时,硅片大尺寸化趋势明显,大尺寸拉晶对石英坩埚品质稳定性、寿命要求更高,加之高纯石英砂供给紧张,石英坩埚的生产需要加大工艺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进一步保障和提升石英坩埚性能。

      碳陶复合材料是一种碳纤维增强碳基和陶瓷基双基体复合的先进材料,不仅继承了碳碳材料的“三高一低”优点,还因基体中引入了碳化硅从而有效提高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和摩擦系数并显著改善材料摩擦性能在各种外界环境介质(潮气、霉菌和油污等)中的稳定性,已成为轻量化、高制动效能和全环境适用摩擦材料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被公认为新一代理想制动材料,在飞机、高速列车、地铁、汽车、工程机械等高速、高能载、苛刻环境制动系统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冶金和建筑工业等多个领域。

      以汽车制动领域为例,2000年以来,碳陶复合材料开始应用于高端跑车的制动盘生产,其不仅能有效的解决传统的钢铁材质制动盘会在车辆高速或长时间行驶过程中出现的热衰退现象,还可以减轻制动盘60%以上的重量,极大的提高了制动盘制动稳定性及相应速度,大幅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

      近年来在各种政策推动之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据中汽协提供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12年的1.3万辆增涨到2022年的688.4万辆,国内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涨,已经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这得益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和企业的有力举措,相比上一年度,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51.5万辆,同比增长1.5倍。据相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新阶段,累计推广突破1000万辆;市场前景良好,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000万辆,纯电动汽车有望成为市场主流。此外,碳陶制动盘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能够明显帮助其减重簧下质量,对新能源汽车提升有效续航里程将起到重要作用,可见,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将会蓬勃发展。

      碳陶制动盘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过程控制精细化要求高是限定了碳陶制动盘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缩短碳陶制动盘生产周期、降备成本,确保大规模生产下产品的优良品质、高一致性及良品率是推广该产品从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市场拓展的核心问题。

      随着行业技术进步、社会需求水平提高,碳纤维制品应用已经从早期的航空航天制造、体育用品行业迅速向风电、光伏、压力容器、轨道交通、兵器工业、船舶工业、电子电器行业拓展。碳纤维制品日益成为发展国防军工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在军民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据中国化学601117)纤维工业协会所提供不完全统计显示,2022年1月至6月,我国进口碳纤维产品合计14739吨,较2021年同比下降16%,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波音、空客等欧美主要企业对碳纤维需求逐渐恢复,出口到国内总量减少,另一方面也表明国产碳纤维供给逐步增加,市场份额逐渐提高。总体来看,国内高附加值复合材料产品所占比例远低于世界水平,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应用终端对于复合材料部件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正在从单一的复合材料结构轻量化需求,逐渐转变为结构功能一体化集成需求。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经过不断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逐步完善。但我国复合材料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能够生产高端产品的企业数量较少,还有部分产品需依赖进口。我国的航空航天及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对高端复合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复合材料产业结构急需调整。

      目前国内碳纤维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体育休闲等领域,我国体育用品领域的碳纤维需求量大幅领先于海外,风电叶片、建筑外墙领域占比较大;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等方面的应用水平则偏低,碳纤维的应用大幅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随着未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将带来对碳纤维的持续需求,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需求结构也将进一步向高端应用领域靠拢。国内碳纤维需求的结构性差异同时也预示着结构性的机遇,在航空航天、压力容器、汽车、轨交等领域将有望迎来需求空间的大幅增长。

      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应用需要完成原材料选择、设计、仿真分析、工艺开发、试制到量产的一系列过程,目前随着复合材料被应用于越来越广泛的领域,除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之外,还要进一步满足复材制品的耐高温、耐腐蚀等的结构功能一体化需求,这就要求公司具备丰富的原材料库、生产技术储备来满足客户一些特殊功能性要求。对应设计及工艺人员需要具备一定复材知识背景及项目经历,操作人员需要经过培训并具备上岗证,设备设施需要满足下料、成型、固化、加工、后处理、检测等一系列功能需求。

      军用飞机方面,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21年中央本级国防支出预算比上年增长6.8%,达到13795.44亿元,且会继续保持适度稳定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军用飞机将新增2,900架,对应航空零部件制造的市场空间约为1,140亿元。同时,部队加速列装补齐保有量短板、加速升级换装提升先进战机占比,都将会为军用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带来巨大的增量空间;民用飞机方面,当前我国民机以进口为主,国外波音、空客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随着持续研发投入的积淀,我国国产民机已逐步形成体系,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民机领域,中国商飞预测,未来20年,全球需要4.54万架新飞机,价值约6.6万亿美元。其中国产C919所处的单通道细分市场,需求32055架新机,价值约3.63亿美元。同时,我国支线已投入航线目前仍处于适航取证阶段,远程宽体客机CR929进入初步设计阶段,三大民机发展节奏呈梯队推进,未来的20年仍会是国内民航飞机的持续增长年。随着国内民用航空制造需求持续升温,飞机零部件精加工业务将充分受益于此。

      我国航空产业历经数次战略性和专业化重组,目前已经形成“以航空工业集团为主的军用飞机、以中国商飞集团为主的民用飞机、以中国航发集团为主的飞机发动机”的行业格局,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航空工业领域,各企业依据自身定位和技术实力,承接不同类型航空器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围绕航空工业的产业布局,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形成了以内部配套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有效补充的市场竞争格局。

      航空工业是一国科技实力最为直接的展现,技术壁垒很高。航空工业配套产品生产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随着我国航空工业向着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迈进,行业内主要客户对产品质量、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更新迭代不断加速,要求供应商在产品研发、材料成型、精度控制、加工工艺、测量检验等方面拥有长期且深入的设计、制造经验以及技术积累。航空工业配套产业的技术壁垒还体现在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上,由于飞机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对于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有着较高要求,精通专业知识、行业经验丰富的人才非常重要,且随着航空工业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新工艺、新流程不断推出,从业人员需要掌握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不断学习和应用先进技术。

      在轨道交通业务领域: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25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5万公里,未来我国铁路行业发展市场仍然广阔。随着外部环境影响逐步消退,国内人员出行及高铁列车开行量回升,有望带动公司粉末冶金制动闸片业务逐步恢复。目前,国内拥有CRCC颁发动车组闸片认证证书的企业共有25家,其中17家企业有正式证书,8家企业有试用证书。国内从事该领域的企业主要为德国克诺尔集团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克诺尔苏州、中车戚墅堰以及常州中车铁马等。随着未来高铁制动闸片行业参与者增多,动车组闸片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公司将面临较为激烈的行业竞争态势。报告期内,公司作为国铁集团动车组闸片联采招标中标数量最多、开展合作检修业务铁路局数量最多的企业,持续深化在轨道交通刹车片领域材料配方、工艺路线、生产装备等方面的研究积累,多年来凭借着技术、品牌、服务、渠道等优势,始终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国内具备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制动系统集成能力的企业有纵横机电、南京海泰、中车四方研究所、中车株洲分公司,上述企业均为天宜上佳合成闸片/闸瓦产品主要客户。凭借在制动系统关键部件的技术研发、工艺设备及研发试验能力优势,公司在城市轨道交通制动闸片/闸瓦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及良好的口碑,后续有望进一步开阔该市场。

      在光伏新能源业务领域: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为3.93亿千瓦,对比2021年增长28.1%;2022年光伏新增装机量为87.41GW,对比2021年增长60.3%。国内从事热场碳碳复合材料的公司包括金博股份、西安超码、美兰德等公司。公司于2021年正式进入该领域,尽管公司进入行业时间较晚,但后发优势突显,凭借在装备领域的颠覆式创新精神特别是在沉积装备方面超大规格尺寸的突破与应用,大幅提升了产能规模及交付能力,实现了设备单产效率高、单吨电耗小、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在该业务领域,公司搭建了完备的全生产链,在预制体编织、气相沉积、产品纯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得以产业化应用。公司具备碳纤维预制体自制能力,预制体智能针刺生产线已正式投产,在针刺环节,公司将过往传统单点针刺升级为多点多工位智能针刺,突破行业自动化程度低、生产周期长的难点与痛点;公司在四川江油产业园已完成第一代、第二代大型沉积炉及配套工序设备投产,对应2,000吨级碳碳复合材料制品产线目前运转良好。同时,直径突破8米的第三代超大规格沉积炉已于2023年一季度末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投产后碳碳热场制品年化产能将达3,500吨。此外,考虑到未来热场材料更大尺寸发展趋势以及与制动盘沉积工艺的产能协同,公司再次突破原有装备规格,加大加高装备尺寸,充分发挥超大型设备规模及成本优势,预计该第四代沉积装备将于2023年底逐步投产,据此公司包含多品类碳基材料制品总沉积产能(年化)有望达到5,500吨;公司对碳碳复合材料制品产线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及装备升级,可有效提高碳碳复材产品纯化能力、生产效率及产品的稳定性、一致性,节约人工成本,降低能耗,全面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在汽车业务领域: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新能源汽车提速快、车重大,对轻量化及制动安全提出了更苛刻要求。碳陶制动盘制动性能优异,相比铸铁盘不仅能够实现轻量化、间接提升车辆续航里程,同时给车辆驾驶者带来更安全和更可靠的驾乘体验。随着碳陶制动盘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广应用,国内车企对碳陶制动盘的关注度逐日提升,碳陶制动盘材料有望加速渗透进入商业化规模量产阶段。公司基于自身在制动材料领域多年积累,前瞻性布局新一代制动材料研发,2016年成立碳陶事业部,当前已具备碳陶制动盘预制体编织、气相沉积、陶瓷溶渗等技术能力,可实现碳陶制动盘性能正向设计开发。同时在碳陶制动盘加工技术上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预制体“近净成形”,有效缩短了加工周期,在未来产业化过程中有望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公司发展至今已与国内多家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并积极进行产业化布局,15万套高性能碳陶制动盘产业化建设项目正在四川江油产业园稳步推进中。

      在国防装备业务领域:公司在该业务领域主要包含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和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制造业务。

      在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领域:国内碳纤维复材企业主要包括上游的中简科技300777)、光威复材300699)、中复神鹰和吉林化纤000420),中游的中航高科600862)(中航复材),下游的航空工业、商飞、商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船、中电等国有军工央企。其中部分企业产品可覆盖全产业链。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下游企业的应用空间有望得到拓展,未来市场空间较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领域企业在面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将面临更多技术挑战,需要解决成型工艺复杂、成本偏高、生产效率较低等核心问题,实现以需求为牵引的差异化、定制化发展路径,才能在更多新的应用场景中获得青睐,逐步实现对传统材料的替代。

      天仁道和是国内该领域新进入的具有独立研发与设计能力的优质复合材料制品供应商,在商业火箭、卫星支架、无人机和弹类舱体等轻质结构研发设计与新材料研发及先进制造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具备基于产品综合性能及成本要求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工艺选择,以及结构强度、振动噪声、环境应力等方面仿真分析能力,缩短开发周期的同时大幅提高了产品结构可靠性以及工艺稳定性。同时天仁道和拥有热压罐成型技术、预浸料热压成型技术、缠绕成型技术和RTM成型技术等多种技术能力。为延展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前端产业链,已在江苏常州建立预浸料生产线,具备中温环氧体系,高温环氧体系,双马树脂体系高性能预浸料自主开发能力,已开发出多个牌号预浸料材料投入市场。随着航空、航天领域新项目的实施,天仁道和在行业内已具备一定影响力。

      在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制造业务领域:我国航空制造业历经数次战略性和专业化重组,目前形成了以中航工业及其下属单位以及中国商飞为主的制造格局,各企业依据自身实力和技术半岛综合体育官网登录入口研发格局,承接不同类型航空器产品研发和制造。围绕航空工业产业布局,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形成了以内部配套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有效补充的市场竞争格局,行业内主要企业包括爱乐达300696)、通达股份002560)等民营上市企业。瑞合科技在国内军用/民用航空产业链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同时资质齐全具备较好的先发优势,在国内航空工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在航空工装、航空零部件精密制造领域,瑞合科技已经成为国内几大重点主机厂合格供应商,以及军队飞机修理厂、航空发动机厂、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供应商,在行业内具备较好的口碑及先发优势,客户群体相对稳定。

      我国铁路自主创新取得重大成果,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高铁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目前已形成涵盖时速160-350公里速度等级的复兴号系列动车组车型体系。国铁集团在深化复兴号高速列车自主创新方面也在启动研发新一代更高速度、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更加节能、更加智能的复兴号动车组新产品。

      为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下游整车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和各铁路局对零部件的可靠性、一致性都有严格要求,要求供应商具备较高的工艺水平、质量检测水平和售后服务水平,行业壁垒、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市场竞争相对有序。

      在产品技术方面,目前动车组闸片主要为粉末冶金闸片材料,该类产品技术目前较为成熟,闸片性能及运行情况较好,安全性高,预计短期内不存在完全迭代的可能。公司也将保持在该领域的技术及产品的先发优势,不断在该领域进行技术配方及工艺的突破,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

      在光伏新能源热场部件领域,由于材料性能特点,碳碳复合材料制品已逐步替代传统石墨材料成为光伏热场部件领域的主流,尤其在热场四大部件的渗透率迅速提升,碳碳坩埚的渗透率目前已达到95%以上。

      目前,N型硅片在光伏领域已是公认的发展趋势,作为拉晶设备中的关键耗材,国产碳碳复合材料热场部件也将进一步替代等静压石墨产品,碳碳复合材料热场部件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此外,N型硅片对热场部件的纯度要求更高,在N型硅片制备过程中,碳碳复合材料相比石墨材料在热膨胀系数方面更具优异性,碳碳复合材料热场的使用寿命更长。大尺寸叠加N型硅片渗透率快速提升,热场部件加速升级。碳基复材热场性能更好、损耗更少、经济性更佳,且更适于N型硅片生产制造。

      随着硅片向高纯度、大尺寸方向发展,碳碳复合材料热场产品向高纯度、大尺寸的方向发展也是必然趋势。未来,碳碳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广阔。

      公司在该业务领域主要针对汽车碳陶制动盘市场,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已明确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技术作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保持或提升汽车强度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整车质量和减少能源消耗,对提升续航里程、改善性能等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汽车工业技术发展的方向。而相比传统材料,碳陶复合材料更耐高温、质量更轻、抗氧化能力强、韧性好且不易磨损,不仅能有效的解决传统钢铁材质制动盘在车辆高速或长时间行驶过程中出现的热衰退现象,还可以减轻汽车重量,极大的提高了汽车制动盘操作性能以及制动反应速度。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到智能化阶段,轻量化与制动高稳定性已成为明确趋势。碳陶制动盘能够替代传统铸铁制动盘,可实现30%至50%的轻量化效果,显著减轻汽车整体重量。同时,碳陶制动盘耐磨损、不易锈蚀,能够提升汽车制动稳定性。

      伴随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快速发展,国内外多家车企加速布局碳陶制动盘落地,碳陶制动盘材料有望加速渗透进入商业化规模量产阶段。随着碳陶制动盘生产技术不断升级、成本不断下降,未来碳陶制动盘在汽车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在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领域方面,随着行业技术的进步、社会需求水平的提高,碳纤维制品应用已经从早期的航空航天制造、体育用品行业迅速向火箭卫星等高端装备、风电、压力容器、轨道交通、兵器工业、船舶工业、电子电器行业拓展。据中商产业研究院信息显示,2022年,中国碳纤维产能领先,国产碳纤维的性价比在提升中,国产碳纤维用量历史上首次超越了进口量,在中国市场总需求量的比例直接飙升到60.5%,比2021年增长了53.8%,但出口量极小,国内碳纤维行业还需继往开来,苦练技术内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运行产能。从碳纤维的应用领域来看,2022年全球碳纤维需求总量:135,000吨,风电叶片占比25.7%,体育休闲17.8%,航空航天军工占比14.9%,汽车7%。2022年中国碳纤维的需求应用为74,429吨,对比2021年的62,379吨,同比增长了19.3%,风电叶片占比23.5%,体育休闲占比30.9%,航空航天10.5%,汽车3.2%。总体来看,中国主导的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为风电叶片及体育休闲器材,尽管在航空航天军工领域有所接近,但仍然有一定差距。国内航空航天高附加值复合材料产品正在从单一的复合材料结构轻量化需求,逐渐转变为结构功能一体化集成需求。随着大飞机、无人机、火箭卫星等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的升级换代,高端复合材料需求越来越迫切,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复合材料产业结构急需调整。

      在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制造业务领域方面,经过70多年的创新发展,国内的航空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产品配套较为齐全的自主工业体系,目前已基本掌握从设计、试制、试验到批产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已具备自主研制能力。围绕航空工业的产业布局,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形成了内部配套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有效补充的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国内的航空零部件行业上市公司集中于民营企业,目前整体竞争格局相对分散。国内航空零部件的市场发展主要集中于两类,一类是军机,一类是民机行业。

      目前,我国空军已进入“战略空军”发展阶段,但目前我国军机在总量和结构上仍与美国等军事大国存在较大差距。从军机数量看,据FightInternationa《WordAirForces2022》统计,我国现役军机(包括:加油机、教练机、特种飞机、运输机、战斗机、直升机)总数为3,285架,占全球比重为6%;美国为13,246架,占全球比重为25%;俄罗斯为4,173架,占全球比重为8%。从飞机总数上看,中国军机数量不到美国的1/4,比俄罗斯少近1000架;我国数量最多的战斗机只有1,571架,而美国有2,717架,数量只有美国的57.34%,其余各类军机数量与美国差距明显。为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环境,我军亟需补全各类型飞机的差距,飞机制造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民用航空市场上,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满足对民航运输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我国不断加大民航运输建设方面投资,民航运输市场发展迅速。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2-2041)》预测,未来20年全球旅客周转量(RPKs)将以每年3.9%的速度增长,在2041年达到19.9万亿客公里。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将接收喷气客机9,284架,其中支线年,中国的机队规模将达到10,007架,占全球客机机队21.1%,中国航空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

      经多年深耕,瑞合科技积累了丰富的航空零部件及工装设备设计、开发、制造技术经验,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依托公司平台优势、技术优势、经验积累和客户基础,公司团队抓住行业和市场发展机遇,通过强化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公司业务不断向航空零部件、航天零部件等领域延伸,形成了跨度较深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优势,不断增强公司的竞争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巩固在该行业领域中的技术优势和领先地位。

      公司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以及合成闸片/闸瓦技术经多年研发、生产已形成成熟技术,具有高可靠性、经济性、安全舒适性等特点,相较行业内其他生产企业,公司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及成本优势。在材料配方方面,公司打破行业传统材料配方模式,通过调整摩擦组元和润滑组元的类型及其配比,在保证基体强度的同时,充分发挥“石墨”等材料各项特性,提高闸片的导热性并确保不同速度下足够高的摩擦系数及其稳定性;在工艺路线方面,粉末冶金工艺路线为混料、压制、烧结工序,为了确保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性能的稳定性、一致性,依据生产工艺设计参数,定制生产设备及工装,实现了产品批量生产高效、稳定。

      公司通过多年技术积累以及技术迭代,研发出粉末冶金闸片三代升级产品TS399B,在保证摩擦体物理性能及摩擦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摩擦块集热散热性能及制动盘温度分布均匀性,降低了制动时摩擦副表面温度,使闸片与制动盘达到最佳匹配,闸片平均寿命提高近一倍,该产品已通过CRCC认证。

      在光伏热场产业链中,上游为碳纤维、碳纤维预制体等原材料,中游为热场部件生产制造环节,下游为光伏行业硅片及拉晶设备环节。公司业务涉及光伏热场产业链上游及中游,有望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发挥技术优势。

      在光伏热场产业链上游预制体环节,高质量预制体可有效缩短致密周期,提高单位时间产出,且碳纤维预制体费用占热场成本比例较高,因此预制体的降本增效可有效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在碳碳复合材料制品生产上,逐步实现了预制体完全自制,该部分业务由子公司天启光峰实施。近两年,针对产品预留量大、物料利用率低、制备周期长、生产效率低、针刺密度不均匀、产品易变形等诸多痛点,天启光峰对传统针刺进行了颠覆式创新,实现了预制体近净成形、一机多位多点智能针刺、连续矫形固化、超大型异形件制备。预制体生产实现了“三高一低”,即“高纤维体积份数、高结构强度、高密度,低变形量”,大幅提升了物料利用率及生产效率,同时解决了产品易变形问题。

      在光伏热场产业链中游环节,公司作为碳碳热场部件生产制造商,审时度势、踔厉前行,在产能落地、技术工艺及装备升级、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取得突出成绩。报告期内,公司与设备供应商合作开发,攻克了大尺寸沉积炉增密效率慢及增密均匀性差的难题,选用目前碳碳复材领域批量化生产最大规格沉积设备,稳步落地2,000吨碳碳复合材料产能。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碳碳复合材料产能达到3,500吨,可满足36寸甚至更大尺寸产品批量化生产。为适应N型电池硅片发展趋势,公司及时布局了高温纯化装备,增强产品纯化能力,产品灰分可达100ppm以下,满足N型电池硅片制造环节需求;在碳碳复合材料制品工艺方面,公司已掌握“纯气相沉积”及“气相沉积+液相浸渍”两种工艺路线,通过对浸渍工序的装备改造以及对浸渍剂材料配方的升级,有效降低了浸渍剂残渣,大幅提升了产品密度均匀性、材料利用率及生产效率,成本优势明显,使得两种工艺路线下生产成本相当。通过推动沉积装备大型化、高温设备连续化、关键工序智能化、工序连接自动化的落地,公司碳碳热场部件的生产实现了制造效率及工艺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公司下游客户拓展情况较好,产品客户群体稳定。

      在石英坩埚行业方面,近年来随着硅片尺寸不断迭代,石英坩埚高性能、大尺寸化趋势明显,加之高纯石英砂紧缺,下游客户对石英坩埚产品性能要求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口碑成为重中之重。自2022年11月完成对新熠阳的收购后,公司迅速充实新熠阳管理团队,加持集团资金、资源、业务协同优势以及工艺装备优化提升经验,坚定推行质量战略,坚持品质为先的理念,快速补充原材料检验检测设备、规范完善原材料到厂检测流程及数据记录,全面梳理生产工艺、提高各环节品质控制要求,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全面提升了新熠阳产品质量与经营实力。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新熠阳生产的石英坩埚产品得到下游客户好评,使用寿命及单产排名已经位居行业头部水平,且与公司碳碳热场业务协同效果显著。基于新熠阳已取得的优异经营成果,公司继续坚定推进石英坩埚业务在徐州及江油扩产扩建,加强与石英砂行业主要供应商长期合作并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与一致性,公司正加速推进对既有产线自动化改造,着力打造具备自动配料、自动上料、自动布料、自动刮料等功能的石英坩埚自动化产线)汽车业务

      公司全力推动碳陶制动产品产业化应用,在四川江油产业园区加速布局15万套(60万盘)碳陶制动盘产线,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完成四川江油产业园8号厂房建设,超大规格沉积设备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碳陶制动盘智能针刺正在进行工艺验证,江油碳陶制动盘产线建设稳步推进中。

      报告期内,公司在碳陶制动盘产业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工艺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在碳陶制动盘预制体方面,公司成功开发近净成形全新结构预制体,且通过材料结构优化,实现表层功能层与结构支撑层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传统长纤编织盘表面纤维以及氧化烧蚀等问题,既能保证结构强度,又实现了良好的摩擦性能。公司具备同时生产碳陶制动盘和制动衬片的能力,拥有自主研发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和合成材料双体系衬片。同时,由公司自主研发的碳陶制动盘和衬片摩擦副组合已进入更细致的技术验证阶段,技术优势明显。

      报告期内,公司与多家车企开展合作,根据客户技术输入提供解决方案,公司已与15家汽车主机厂商及供应链客户建立碳陶制动盘项目合作关系,获得某头部新能源车企重点车型碳陶盘量产项目定点,并取得两家车企合格供应商资格以及一家车企试制供应商资格;公司已与两家汽车主机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其品牌及平台,开展商用车、特种车辆高性能碳陶制动材料核心部件研制开发工作,共同推进碳陶制动盘在商用汽车领域的应用。

      在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方面,公司建有千万级仿真平台,具备结构强度、振动噪声、环境应力、工艺过程等有限元分析技术正向设计开发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解决方案,产品性能完全满足客户需求。根据碳纤维不同应用场景性能及功能需求,对预浸料开展配方优化及工艺升级,并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中温环氧体系、高温环氧体系、双马树脂体系等多个核心树脂配方,产品已通过各项性能测试验证,上架多个系列产品及对应数据库,提高了材料选型效率,大幅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天仁道和拥有热压罐、模压、缠绕、RTM等多种成型设备及技术,企业影响力在行业稳步提升。报告期内,为延展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前端产业链,公司已在江苏常州建立预浸料生产线,已开发出多个牌号预浸料材料并投入使用。

      在碳碳复合材料方面,公司与国内部分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针对大尺寸碳碳复合材料构件制备进行联合开发,在缩短产品生产周期的同时,产品各部分密度及性能均匀性好,具备了大尺寸、复杂形状碳基复合材料的开发、生产及检验能力,为公司进一步拓宽市场夯实了基础。

      在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制造方面,公司加强技术创新,依托公司在框、梁、肋等类型结构件丰富数控加工制造经验及大量加工数据,通过CAD、CAPP等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将航空飞行器结特征类型构件工艺设计、工艺管理、工艺知识融入专家系统中,依靠专家系统及工艺路线柔性化数据库,开发特征、参数辨别及数据库提取技术,针对新零件特征、参数范围进行辨别,将判断结果传递进入工艺标准数据库,数据库自动进行筛选,提取工艺过程参数,推算工艺过程数据,从而快速完成公司零件工艺文件及数控程序编制。通过安装于每台设备的PMS智能刀具监控系统实现终端智能化,通过自感知、自诊断、自决策,实现刀具异常监控、磨损监控、碰撞监控及智适应提效,降低生产风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IOM生产制造协同系统通过对设备及生产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透明化和决策数据化,实时获取生产状态数据,提高管理效率、让管理更科学。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288项,其中包括53项发明专利、210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以及15项PCT专利,并拥有软件著作权22项。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各业务板块的科技研发投力度,导致研发投入总额有所增加。

      天宜上佳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深耕高铁主赛道,聚焦产业协同高附加值大容量市场,升级碳陶制动材料,拓展碳基复合材料、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挖掘第二、第三增长曲线,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数字化,致力将公司发展成为绿能新材料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平台型公司。

      天宜上佳作为高铁轨交闸片龙头,近年来积极拓展第二增长曲线,向碳碳热场、石英坩埚、碳陶制动盘布局延伸,短期碳碳热场、石英坩埚形成协同之势并行发展,中期碳陶制动盘业务有望打开成长新空间,长期持续深度挖掘碳基材料在更多新能源场景领域应用。

      公司依托高铁闸片深厚技术底蕴、丰富产业化管理经验及优秀成本管控能力,业务涉及碳基复合材料产业链上游、中游,有望发挥技术优势、装备应用经验、工艺及客户协同作用,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快速打开市场,助力新业务迅速成长。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核心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新产品开发,研发资金投入达9,42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9.55%。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获得53项发明专利及210项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及使用新型专利涉足公司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针对碳碳热场、碳陶材料持续研发,同时向光伏石英坩埚领域延伸,进一步拓展了公司技术储备,强大的研发实力为公司产品技术迭代升级打下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得6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PCT专利6项以及外观设计专利1项;新增申请专利66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PCT专利1项以及外观设计专利4项。较去年同期,累计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PCT专利证书新增10项,同比增长19.61%,彰显了公司较强的自主研发和产品创新能力。

      公司根据制定的发展战略,对各业务板块实施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建有千万级仿线三方检测平台,在北京房山布局高铁粉末冶金闸片无人智能生产线吨级碳碳复合材料生产线万套碳陶制动盘生产线;在徐州扩建并改造升级年产64,800只石英坩埚生产线万件轨道交通车辆闸片/闸瓦、30万套汽车刹车片、412.5万套汽车配件生产线)智能化、数字化

      公司注重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提升生产效率,产品稳定性、一致性,实现产品可追溯,持续降本增效。公司建有粉末冶金闸片无人智能生产线、预制体智能针刺生产线、全自动连续固化炉;超大规格沉积装备自动出装系统、制动盘预制体无人智能针刺线、增密制动盘全自动高温连续渗硅炉、碳陶制动盘智能机械加工及装配生产线、创新

      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在材料技术开发、工艺制备、装备升级改造等方面敢于打破传统思维、颠覆原有生产方式,引领产业技术革命,提高行业生产技术管理水平。

      公司产业化应用中,预制体由单点针刺升级为多点多工位智能针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由小规格升级为超大规格设备气相沉积设备;粉末冶金闸片、碳陶制动盘渗硅高温生产设备由独立分布式升级为连续生产方式;碳陶制动盘成功开发近净成形全新结构预制体并设计完成无人智能针刺生产线、人才

      公司成立以来自主培养了一批使命感强、战略视野宽、创新意识高的管理、研发、营销团队,通过实战的锤炼,为各业务板块孵化了大量管理型、技术型核心骨干人才;公司基于摩擦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所处行业的领先地位,立足于绿能新材料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平台型公司定位,吸引凝聚了在轨道交通、光伏新能源、航空航天、汽车及精密制造等领域的一批国内外优秀技术研发人才;公司为不同层级员工提供职业发展通道,不断完善优化公司内部晋升机制,为公司自主创新及员工自我价值实现提供了平台。报告期内,研发人员扩充至196人,较去年同期增长55.56%。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开拓新业务产品应用领域,其中:天力新陶、天启光峰聚焦光伏新能源,航空航天领域,致力于碳碳复合材料制品产业化应用;天启智和聚焦汽车制动领域,致力于碳陶复合材料制品产业化应用;天仁道和聚焦国防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致力于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新熠阳聚焦石英坩埚生产。尽管天宜上佳多业务发展迅速,竞争优势逐渐显现,但仍面临在目标领域市场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公司对于应收账款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应的应收账款管理,但如果公司不能对应收账款维持高效管理,将对公司营运资金及现金流产生压力,进而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不利影响。

      围绕绿能新材料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平台型公司的战略布局,公司多个新业务齐头并进发展,将新增多处厂房及多条产线,公司的固定资产也将相应增加。随着固定资产的增加,固定资产折旧也将随之增加,如公司盈利能力不及预期,固定资产的折旧增加将会对公司盈利水平、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受市场竞争环境及成本等因素影响。若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下降,进而引起公司毛利率下滑,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随着公司新材料领域的业务拓展及发展,公司综合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为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公司也将不断巩固在原有业务上的技术先发优势,同时在新材料领域不断创新,改进和提升工艺,有效地实现和推动产业及自身的降本增效。

      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项目投入和中国中车招投标总体规划,如未来政府对行业的有利政策出现变动,政策红利出现消减,或中国中车的招投标计划出现临时性变更,则可能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未来财政或货币政策趋于紧缩,导致公司所在市场的政府相关客户的需求下降或支付变慢,亦可能对公司业务发展或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光伏新能源产业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其发展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行业产业政策及措施的影响,如果行业产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行业景气度出现不利变化,将对公司该业务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公司在不断开拓碳基复合材料制品应用领域,不同应用领域所呈现行业竞争特点不尽相同。近年来,新业务领域不乏行业深耕多年的头部企业和跨界参与竞争的新来者,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如果未来宏观经济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新业务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影响整个新业务所处行业的发展,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所在的轨道交通、光伏新能源、国防装备及相关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受宏观经济影响,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出现不利影响因素,例如货币政策从紧、铁路货运装备投资规模减少、原材料成本上涨、国家对光伏行业以及军工行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整等,将对公司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711.78万元,同比增长47.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916.27万元,同比增长2.4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751.76万元,同比下降17.64%。

      目前,国内拥有CRCC颁发动车组闸片认证证书的企业共有25家,其中17家企业有正式证书,8家企业有试用证书。竞争最激烈当属CRH380B/C车型闸片,目前有11家企业拥有正式证书、4家企业拥有试用证书;而CRH6A/F车型闸片仅有克诺尔一家拥有正式证书,CJ6车型闸片仅有天宜上佳一家拥有正式证书,暂时分别独占相应细分市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10张CRCC核发的《铁路产品认证证书》及7张CRCC核发的《铁路产品试用证书》,在如此成熟而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公司产品覆盖国内时速160-350公里动车组33个车型及交流传动机车车型,多年来凭借着技术、品牌、服务、渠道等优势,始终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2、光伏新能源业务领域

      光伏领域方面,“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未来八大经济任务之一,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乃大势所趋,同时我国也已将光伏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政策指导和技术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全国光伏产业进入快车道,凭借晶硅技术及成本控制优势,我国光伏产业各环节的产能、产量在全球范围内占比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全球光伏产业重心也进一步向我国转移。光伏发电在全面迈入平价时代之后有望永久性的改变未来中国的能源格局。如今光伏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可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领先优势的产业之一。2023年1月8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2022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全年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增长60.3%,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46%。另外,预计2022-2025年,我国年均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83-99GW。根据202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今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4.9亿千瓦左右,光伏行业发展前景明朗。

      报告期内,光伏碳碳热场部件价格经历大幅下调,行业低端产能加速出清。随着行业进入发展后期、良性循环,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从行业长期发展看,随着光伏行业的需求逐步释放,N型硅片和大尺寸硅片渗透率持续提升,碳碳复合材料需求空间广阔。

      汽车业务领域方面,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自2010年以来,我国汽车销量大幅增长。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延续了2021年增长态势。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一路攀升。2022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176.6万辆,同比增长22.8%;市场份额达到49.9%,上升5.4个百分点,数据仍然非常可观。其中,新能源汽车是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各种政策推动之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我国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万辆,保持约35%的年均增长率。其中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7%和93.4%,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

      自2021年11月特斯拉为ModelSPlaid提供碳陶制动盘选配车型以来,明显带动国内传统主机厂商、新能源汽车厂商对碳陶制动盘应用热情。在碳陶制动盘领域,天宜上佳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同时生产碳陶制动盘及制动衬片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已启动在四川江油产业园15万套高性能碳陶制动盘项目建设。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到智能化阶段,轻量化与制动高稳定性已成为明确趋势,碳陶复合材料是理想的轻量化制动材料,也是自动驾驶线控制系统理想制动执行材料,渗透率提升大势所趋。除新能源汽车市场外,国内中高端乘用车消费比例逐渐提高,商用车及特种车辆市场需求升级也进一步提高了碳陶制动盘产品的市场空间,未来随着成本的下行,碳陶制动盘有望逐步批量替代传统制动盘,碳陶制动盘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国内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产能分散,产品多集中于中低端领域,因此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一直以来,国内复合材料行业营收保持增长,但整体利润水平增速较为缓慢,因此自主研发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拓展复合材料制品在高端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行业发展,也是未来复合材料发展的趋势。同时,国内复合材料行业存在产品种类多、工艺差异大、生产季节性强及产品销售半径短的特点,尤其适合民营企业发展。

      近年来,国务院、工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中国制造2025》《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以及“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强调了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的战略地位,也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在航天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通过基于各向异性的最佳设计来减轻重量,而且热膨胀系数仅为金属的十分之一,在交变温度环境下尺寸非常稳定,是空间应用的最佳材料。在航空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可用于机身蒙皮、地板梁、发动机风扇叶片、机身框架、尾椎等结构,也可以用于其他结构材料。此外,碳纤维复合材料也凭借可以减少船体振动,保持船舶之间良好的无线通信环境等优势成为船舶领域的理想材料,广泛应用在小船、游艇、大型舰艇以及其他船舶领域。随着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与普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市场需求也将随之增长。

      我国航空产业历经数次战略性和专业化重组,目前已经形成“以航空工业集团为主的军用飞机、以中国商飞集团为主的民用飞机、以中国航发集团为主的飞机发动机”的行业格局,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航空工业领域,各企业依据自身定位和技术实力,承接不同类型航空器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围绕航空工业的产业布局,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形成了以内部配套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有效补充的市场竞争格局。

      公司成立至今一直坚持“科技兴邦,实业报国”创业初心,围绕“一四四一”企业发展战略,致力于大交通和新能源领域新材料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在持续专注于摩擦制动材料主营业务的同时,加大在碳基复合材料、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领域研发投入,旨在将产品体系从轨道交通单一产品领域扩大至大交通、新能源领域多品类产品,致力于发展成为绿能新材料创新产业化应用平台型公司。

      公司将继续稳固高铁粉末冶金闸片业务发展,在技术研发方面,2023年公司将继续配合国铁集团开展新一代标准动车组研发项目和时速20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研发项目,在CR400标准动车组闸片和CR200J型动力集中动车组闸片基础上完成闸片基础配方工艺及结构开发,并完成智能闸片生产线配套设施改造。在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领域,公司将继续配合国铁集团开展城际和市域动车组研发项目,在既有基础配方和结构基础上深入研究,开发出低噪音环保闸片,适用于不同工况、不同速度等级的城际和市域动车组用闸片。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公司检修产品型号和合作客户范围,特别是标准动车组“复兴号”车型产品覆盖范围以及检修业务合作路局范围,同时开拓公司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市场应用范围,进一步巩固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积极探索海外高铁闸片市场的推介和销售。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碳基复合材料年化总产能已达到3,500吨,且公司报告期内完成产业外延,成功收购石英坩埚生产企业新熠阳。碳碳热场与石英坩埚均属于拉晶环节关键的耗材、辅材,目标客户高度一致,两者有望在销售端形成协同之势,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综合的拉晶辅材一体化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同时,集团公司也将依托于在轨道交通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经验,持续推动光伏辅材相关产线升级改造,致力于提高产品稳定性、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实现降本增效,有效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此外,公司将充分发挥碳基材料产能协同,持续深度挖掘碳基材料在光伏及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应用。

      目前国内汽车碳陶制动盘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公司前瞻布局碳陶制动盘产业化项目,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装备优势、成本优势、协同效应,有望快速抢占产品市场先机。

      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将积极与国内主机厂商合作,同时积极布局售后市场,搭建多种销售渠道,积极开拓公司在交通领域摩擦副业务,紧盯在研主机项目车型上市时间节点,推动产品开发和装车路试,实现批量交付,推动碳陶制动盘在新能源车、商用车、特种车领域的应用。随着碳陶制动盘项目建设完工,公司将具备年产15万套高性能汽车碳陶制动盘的生产能力,在自动化、智能化产线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碳陶制动盘生产成本。

      公司将基于在树脂基碳纤维和碳基复合材料制品积累的技术优势,拓宽产品品类,拓展碳纤维材料制品在航空航天、兵器装备、海洋船舶等领域的应用范围,实现在研产品定型和批量化生产;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特种树脂预浸料新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产品先进制造和复合材料制品低成本制造工艺等核心技术,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项目开发流程,开发出系列化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

      公司将继续巩固拓展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件市场,全力参与中航集团下属多家主机厂10余种批产机型结构件生产制造任务以及20余种机型的预研试制任务。在保持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司产品型号范围,巩固拓展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件市场;持续拓展电子微波电子结构件及部件制造市场,积极拓展中电科集团下属多家研究所微波电子结构件加工业务,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积累核心技术,添置相应设备,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利用公司在数控结构件加工、仿真、工艺等方面丰富经验,实现业务量持续增长。并积极开拓微电子(芯片)组装生产业务,建设具备微组装、线装、钳装三大微电子生产条件,快速进入微电子组装产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制导装备结构件制造市场。报告期内,公司顺利交付某院制导装备产品生产任务2个标段20余项产品,正式进入制导装备生产制造业务领域。未来,公司将持续积极拓展制导装备结构件生产制造业务,建立完善的工艺设计、工艺研发、生产制造一体化能力,投入高精密磨削、放电、车削等加工设备,具备全工艺研制及生产条件。